藝壇勇者陳陽春教授 文 / 王壽來
就西洋美術的發展階段來說,水彩畫此一藝術形式的正式登場,遠較油畫為遲,它最初主要是用來作速寫與油畫的草圖。英國十八、十九世紀的重量級畫家透納(J. M.W. Turner)及康斯泰伯(John Constable)兩人,堪稱是浪漫主義時期的風景畫大師與水彩畫的領航者。。
被歸為後印象派泰斗的梵谷(Vincent van Gogh),對水彩畫的創作,亦極看重,故曾說:「水彩在表現氛圍與距離上,何其神奇,可使人物被空氣環繞,而得以呼吸其間。」(What a splendid thing watercolor is to express atmosphere and distance, so that the figure is surrounded by air and can breathe in it.)
在台灣近代前輩藝術家中,以水彩創作為其一生志業,且成就斐然,光照藝壇者,先後有藍蔭鼎、李澤藩、馬白水、席德進等大師;在國際藝術世界中,旅居美國的水彩畫家曾景文、程及,亦是公認的華人之光。而繼彼等之後,台灣水彩界的人才輩出,惟論其成就最高者,則非中生代藝術家陳陽春教授莫屬。
在畫技的表現上,陳陽春能以極其敏銳的心靈觸角,彈琴般輕盈又準確的筆觸,把構圖的虛實變化,「水」與「彩」的交融,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也將水彩輕快、舒暢的節奏感,作了最佳的詮釋。此外,他的創作非僅著重畫面上美與力的呈現,同時亦能穿透表象,讓觀者感受到他彩筆下人物、景物、植物內在的精神層面。
舉例而言,他寫美女,特別是裸女,身材曲線的曼妙,臉龐的秀麗動人,眼眸的顧盼靈動,均不在話下,而最重要的是,美女內心的溫柔、善良、多情,亦在在令人深受感染,但卻不是撩人心懷,使人想入非非,而是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聖潔之美,此種美甚至足以抵擋歲月的淘洗,永存於觀者的記憶之中。
至於以風景為題材的創作,更是陳陽春的拿手絕活,每每信筆點染,就能將平面的二度空間,立時轉化成立體的三度空間,趨近北宋大畫家郭熙所拈出「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的境界,其匠心獨運之高妙,怎能不教人擊節讚賞?
例如,他筆下東瀛的櫻花季節,固把落櫻如雨、觸目繽紛的美景,鮮活的予以呈現,而其布局與氣氛的營造,亦令觀者感受到櫻花美麗如斯,生命卻多麼短促,亦即,畫面春櫻熱鬧綻放的背後,隱隱流露出藝術家對生命無常與無奈的深沉慨嘆。
換言之,陳陽春的作品,雖然具象與寫實,卻極具深度與厚度,若以文章相比擬,可說是言近而旨遠,深入而淺出,所以,無論你是遠觀或近賞,無論你是首次面對,或已讀其千百回,總讓你有不同的領會與感受,也總讓你的心靈獲得莫大的撫慰與沉澱。
再者,最教人打心底佩服的是,陳氏並不視一己的藝術成就為滿足,乃以志在千里之勢,連續舉辦七次「華陽獎」,藉以推廣水彩畫的創作,並憑此「以畫會友」,結交各國水彩同道,為文化交流工作,盡其最大心力。平心而論,環顧現今國內外藝壇,能有此使命感與魄力者,又能有幾人?
被列為二十世紀水彩藝術大師的美國女畫家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曾如此說:「一個藝術家要想開天闢地,必須鼓勇前行」(To create one’s own world takes courage.)。
就此而言,陳陽春教授誠屬當之無愧,他始終以無比的勇氣,在水彩的藝術世界裡,披荊斬棘,走出自己戛戛獨造的創作風格,並為後繼者樹立了永值追尋的標竿。
(作者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首任局長、師大美術系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