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歷 | |
1967 | 出生於台灣花蓮 |
1990 |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西畫組畢業 |
1991 | 擔任福營國中美術老師至今 |
2006 | 加入新北市現代藝術創作協會會員 |
2008 | 申請加入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準會員 |
2014 | 榮獲中華畫學會頒贈103年度水彩類金爵獎 |
個 展 | |
2007 | 林毓修素描人體個展(三峽老木林藝術空間) |
2014 | 林毓修水彩個展(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觸動-毓修的水彩 |
2014 | 林毓修水彩個展(台積電12廠竹風藝廊)/觸動-毓修的水彩 |
2014 | 林毓修水彩個展(台積電14廠)/觸動-毓修的水彩 |
聯 展 | |
2008 | 紀念臺灣水彩百年『2008臺灣當代水彩大展』(中正紀念堂) |
2009 | 『戰地鐘聲』馬祖列島百景之美大展(中正紀念堂) |
2009 | 『水彩的壯闊波濤』兩岸水彩交流名家大展(中正紀念堂) |
2010 | 『遊園尋夢』中正紀念公園園林之美水彩展(中正紀念堂) |
2011 | 『臺灣風情.印象100. 』中華民國水彩大展(歷史博物館) |
2012 | 『壯闊交響』巨幅水彩創作大展(中正紀念堂) |
媒體/專家推薦專文 | |
林毓修水彩作品《雋永的族性─藍》構圖及賞析 “雋永的族性─藍”的 作品賞析: “雋永的族性─藍”,以藍色與黥面去表達浮屠的慈悲,如此表現方式在國內實是首見,如此大膽迥異常人,猜想定然與生長環境產生關聯,與原住民定然非常熟悉, 舉凡一般人對於紋面(臉部刺青)都感到好奇, 卻囿於不熟悉風俗不敢輕易嘗試,泰雅族人的紋面是『生命』的表徵,男子紋面必需在戰場、打獵時有英勇的表現,才能紋面,女子則需有姣好的面貌及織布的本領才有資格紋面,或女人出嫁後代表貞節,忠於丈夫的表示。男性一向刺額紋與頤紋,女性則刺額紋與頰紋。又族中獵頭多次成功的男子及織布技術超群的女子,有特權在胸、手、足、額刺特定的花紋,為榮耀的表徵,如果女子紋面色澤深、花紋清楚,則顯示該女子的貞潔又賢淑,出嫁時可向男方多索禮聘或嫁好老公。 “雋永的族性─藍”全幅以藍色呈現,藍色非常純淨,通常讓人聯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 ,純淨的藍色表現出一種美麗、冷靜、理智、安祥與廣闊,由於藍色沉穩的特性,具有理智、準確的意象,另外藍色也代表憂鬱。 該幅作品除表現泰雅族人象徵純淨的紋面,也涵蓋青花瓷及苗族蠟染的藍色之美,青花之美,美在畫與色的精工細繪 ,美在渲染濃縮的神秘感!這其中,蘇麻離青,是最引人入勝的,從深藍到寶藍,獨特的暈散效果結合獨特黑色結晶斑,創造了無法言喻的視覺震憾!平靜無波的青花雋永之美沁入胎骨的濃豔色調和瑩潤如玉的釉面形成強烈的對比,它帶給我們一種寧靜舒美卻又深沉開闊的心靈感受。白瓷為底,青花為飾,這心靈印記,充實著生命中的思想與情感,無言訴說著藍白相映的流動美學。 苗族蠟染的藍色之美主要是蠟染表達了苗族女性對生命審美意義的獨特情感衝動,她們在蠟染中創造了一個夢幻神奇的藝術世界,這是一個可以自由馳騁的非理性的美妙世界。毓修將這三種不同民族的藍色之美絕妙地同時呈現在同一畫面,以吳哥窟的浮屠造形與瓷器龜裂紋路做聯結統合,眉宇以蓮花紋飾象徵佛陀至高的智慧,呈現佛陀的聖潔慈悲,普渡眾生的無邊佛法。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清香聖潔之物,常用來象徵人的超逸脫俗、潔身自處的品格。 從佛教誕生時起,蓮花便成為佛教中的吉祥之物。佛教將蓮花作為聖物是受印度風俗的影響,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淨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淨無礙的境界。蓮花在俗世中常常被人作為清正廉潔、高風亮節的美好品格加以歌頌。在佛教中更是作為聖潔之物,賦予清淨的功德智慧與清涼的智慧之涵義。並代表著佛教香、淨、柔軟、可愛四德,使見者能夠感到歡喜吉祥。整幅畫面莊嚴對稱富變化,是那般協調,絲毫不顯突兀,可見創作思緒之縝密與表現手法之高超。 |
|
民主的容顏(雋永的族性-藍的始發作品) 2008 |
雋永的族性-藍 114X100cm 2008 |
“雋永的族性─藍”的構圖方法: |
|
圖一 對稱的構圖 |
圖二 等量的構圖 |
具宗教題材的作品通常都以對稱及等量分割的方式構圖,“雋永的族性─藍”的構圖方法也是採取如此方式。 一、對稱構圖法 對稱是上下或左右形狀相同、分量相同,有平靜、穩重、安定之感,可以產生協調美,是一軸線的兩邊或周圍的形象對應等造成的一種美感樣式。如圖一, 紅線左右兩邊相對位置所繪紋飾及眼、鼻、嘴皆左右呼應,份量相等。 二、等量構圖法
等量分割,這種分割法最常運用在嚴肅、神聖、莊嚴的場合,如:宗教、葬禮、……。
如圖二 陳東元於2013年9月19日中秋節為文於青藤小書屋 |
|
*********************************************
謝明錩老師/浪漫的精靈──台灣水彩傑作選專欄報導 刊載於2010.02.08 聯合報 雋永的族性-藍 也許是一直迷戀人文內涵的緣故吧,長久以來,我一直期盼能看到真正撼動人心的作品。 美麗的自然風光、桌上靜物或者以肖像為主的人物畫,在兩百年前的確滿足了所有人對視覺美的要求,不過,經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思想洗禮後,這些作品總令人覺得美則美矣,卻搔不著癢處。 「創意」這東西,隨著一個畫派蓋過另一個畫派的激烈變革後,成了「藝術」的代名詞,為了凸顯個性吸引目光,創作者無所不用其極的刷新形式、挑戰禁忌,但耐人尋味的人文內涵卻因此蕩然無存。 難道在當代,形式與人文內涵不能並存嗎?我時常思索這個問題。 這幅〈雋永的族性-藍〉是林毓修的作品,當我第一次看見它時,心頭重重地被撞擊了一下。大至一百公分以上的全開畫面,被一張藍色巨臉塞滿著,雙眼圓凸緊閉,神情愉悅而怪異。這樣的一幅畫,大大跳脫了人們對水彩的既定印象,所謂「輕鬆小品」此刻一點也不輕鬆,它承載著文化深度、歷史重量,而且帶著壓力迎面劈來,令人無法閃躲。 刺青、藍染、青花瓷-台灣原住民的黥面、苗族的手藝、漢人的工藝精華,這三種性質各異的文化品相,被神乎其技的攪和在一起而且毫不衝突。清一色的「藍」覆滿整個畫面,想不「憂鬱」也難,「圓」的飽滿形象在嘴唇、鼻頭、雙眼、臉龐等處重複出現,又讓人不禁有圓融寧靜的聯想。無論如何,那樣一種謎樣的微笑,令人想起吳哥窟的頭雕與中國的佛像。 就技巧而言,這幅畫也令人讚嘆。青花瓷的質感妙不可言,反光的、滑溜的,薄而易脆,尤其那似乎隱藏在質地裡的龜裂紋,逼真的程度令人觸目驚心。藍色圖騰是細心一筆一筆畫上去的,虛實明暗、隨體詰屈,有彩度變化,也有色相的輕微變化。 無疑的,這是一幅十足東方的作品,雖然水彩媒材與創作理念均來自西方,但西方人絕對畫不出這樣的畫,尤其,那濃得化不開的中國情懷,沒有深入中國文化的內涵,是造作不來的。 這就是當代形式與人文內涵的結合,我們找到了…… 〈雋永的族性-藍〉2008 |